
期刊简介
《微创医学》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专业性医学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575,国内统一刊号CN45-1341/R)。刊发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物能技术(介入超声、介入X线/ 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与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从事外科、内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撰写的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献综述、个案报告、微创诊疗及微创医疗器械、技术革新等各类相关论文或信息动态。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称、科研评审、成果鉴定及业绩考核的有效依据。本刊将本着读者至上的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审修稿件,安排发表。
JAMA: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时间:2024-12-03 16:14:33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因此被称为“身体的建筑师”。
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和动物,但究竟哪种蛋白对人体更有益处?终于有研究团队给出了科学结论!
近日,《JAMA》子刊发表的“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Protein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一文表明,与肉类蛋白质相比,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研究背景
高质量的蛋白质饮食可使人体获得持续的饱腹感并减少能量消耗,并通过能量负平衡方式减少脂肪含量;蛋白质还可以代替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对血压、循环脂质和脂蛋白谱以及血糖等指标的调节发挥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于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对人体益处的比较,比如对人体长期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全面分析目前还没有明确定论,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总死亡率/特定死因死亡率与植物蛋白摄入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人员分析了饮食与健康研究中心的237,036名男性和179,068名女性于1995-2011年的饮食信息,对参与者饮食中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入量进行了统计和评估,并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长期随访。参与研究的志愿者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2.2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2.0岁。
首先,研究者对参与人群饮食中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入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发现摄入的总蛋白质占每日总能量摄入15.3%,其中40%来自植物蛋白,其余的来自动物蛋白。
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蛋白摄入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男性平均每日摄入植物蛋白26.9 g,女性平均每天摄入植物蛋白21.6 g。
研究发现,拥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参与者更青睐植物蛋白,他们通常选择高纤维食品、水果和蔬菜作为食物,同时更加喜欢运动,因此他们往往伴随着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相对较少的总能量摄入,不过研究发现这类参与者患糖尿病的概率会有所增加。
在长达16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者对参与人群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以及受伤和发生意外死亡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植物蛋白摄入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年龄调整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相比之下,动物蛋白摄入与男性多变量校正死亡率无关。同时,植物蛋白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其他综合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呈负相关,但植物蛋白摄入与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感染或伤害/事故的死亡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针对参与者的BMI、随访年龄、饮酒量以及蔬菜消耗量的指标进行统计发现,植物蛋白摄入量与BMI在18.5-25之间的参与者具备更强的反向关联。
随后,研究者尝试让受试者利用3%的植物蛋白代特定来源的动物蛋白。研究发现,选用鸡蛋蛋白代替肉类蛋白时参与者的死亡率下降明显,与此同时,癌症、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
当研究者利用3%的植物蛋白替代红肉蛋白时,男性和女性的总体死亡率均降低了15%左右。
同样,利用乳蛋白代替肉类蛋白时,也降低男性和女性的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中风的死亡率。但3%的植物蛋白替代白肉蛋白却与死亡率无明显关系。
可见,在不同的饮食习惯中,仅仅转换3%的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就能降低患者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总结
较高的植物蛋白摄入量与较低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更高的蛋白质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摄入更多的植物蛋白可以帮助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