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微创医学》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专业性医学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575,国内统一刊号CN45-1341/R)。刊发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物能技术(介入超声、介入X线/ 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与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从事外科、内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撰写的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献综述、个案报告、微创诊疗及微创医疗器械、技术革新等各类相关论文或信息动态。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称、科研评审、成果鉴定及业绩考核的有效依据。本刊将本着读者至上的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审修稿件,安排发表。
3个月临床治愈,乙肝患者复阳不再!
时间:2025-01-02 11:47:17
在当前医疗领域,随着抗病毒治疗的不断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有了显著提升。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便是HBsAg清除后复阳的患者如何通过联合抗病毒治疗获得短期内的临床治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向慧玲教授团队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该研究聚焦于那些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Ag清除,但随后出现复阳的慢乙肝患者。研究指出,对于这类患者,如果巩固治疗12周以上,并且HBsAb水平能够达到100 mIU/mL以上,那么他们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临床治愈,即HBsAg再次转阴,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这一发现为慢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进一步地,该研究还强调了HBsAb水平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高滴度的HBsAb不仅有助于预防乙肝病毒的再感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因此,在联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监测HBsAb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的成果并非孤立存在。近年来,随着对慢乙肝临床治愈研究的深入,已有多项研究证实HBsAg清除后复发率基本控制在10%以内。特别是当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进行巩固治疗时,其复发率会进一步降低。这充分证明了联合抗病毒治疗在慢乙肝临床治愈中的优势和潜力。
联合抗病毒治疗还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一方面,核苷(酸)类似物(NAs)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病毒载量;另一方面,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则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来增强抗病毒效果。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治愈率。
尽管联合抗病毒治疗在慢乙肝临床治愈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病毒株特性以及药物耐受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监测和调整。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向慧玲教授团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慢乙肝患者HBsAg清除后复阳并经联合抗病毒治疗短期内获临床治愈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慢乙肝治疗机制的认识,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研究能够涌现出来,共同推动慢乙肝临床治愈领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