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微创医学》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专业性医学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575,国内统一刊号CN45-1341/R)。刊发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物能技术(介入超声、介入X线/ 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与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从事外科、内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撰写的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献综述、个案报告、微创诊疗及微创医疗器械、技术革新等各类相关论文或信息动态。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称、科研评审、成果鉴定及业绩考核的有效依据。本刊将本着读者至上的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审修稿件,安排发表。
揭秘!央视五问3分钱药效,仿制药真相大起底
时间:2025-01-14 16:52:07
在医疗领域,仿制药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与原研药相似的功效受到广泛关注。但近期央视针对降至“地板价”的仿制药提出了五个尖锐的问题,引发公众对这类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
仿制药,顾名思义,是模仿已有药品制造的药物,它们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这种药物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为了降低医疗保健成本,首次引入了“通用名药物”(即仿制药)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仿制药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仿制药在理论上应该与原研药具有同等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挑战。首先,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一些专家对低至三分钱一片的仿制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如此低廉的价格可能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偷工减料或监管不严。此外,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未经严格测试和验证的仿制品也加剧了人们的顾虑。
面对这些质疑,国家药监局表示将继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以确保所有上市的仿制药都能达到预期的安全标准。同时,政府也在努力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规范市场秩序,比如加强对特殊管制药品如杜冷丁等成瘾性麻醉药品的价格管控。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低价药品都等同于劣质产品。事实上,许多正规厂家生产的仿制药不仅价格合理而且效果显著。关键在于选择那些经过认证的品牌,并且注意查看产品说明书上的相关信息。另外,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必须使用高价原研药的情况,也应遵循医嘱而非盲目追求便宜。
虽然当前围绕仿制药存在不少争议,但其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的地位不容小觑。未来,随着相关制度和技术的进步完善,相信会有更多优质且经济实惠的药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此期间,保持科学态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