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微创医学》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专业性医学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575,国内统一刊号CN45-1341/R)。刊发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物能技术(介入超声、介入X线/ 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与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从事外科、内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撰写的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献综述、个案报告、微创诊疗及微创医疗器械、技术革新等各类相关论文或信息动态。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称、科研评审、成果鉴定及业绩考核的有效依据。本刊将本着读者至上的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审修稿件,安排发表。

         

工科论文致谢:用算法写出人情味

时间:2025-08-11 17:01:49

在工科领域,我们习惯于用算法逻辑解构世界,却常常在论文致谢部分陷入"代码式表达"的困境——严谨却缺乏温度。本文将以一种情感量化算法的思维,拆解如何为技术论文注入人情味,让致谢成为理性与感性的最优解。

第一步:定义情感变量——从二进制到多维矩阵

传统工科致谢常如布尔运算,非0即1(“感谢导师"或"不感谢”)。而高阶表达需引入情感维度矩阵:将导师的指导拆解为学术坐标(方法论传授、研究方向锚定)、人格坐标(治学态度、处世哲学)和时间坐标(开题、攻坚、修改阶段的不同影响)。例如:“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为本研究建立了理论框架(学术维度),其’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更重塑了我的科研认知(人格维度)”。实验室同学的贡献则可量化为协同训练样本:“王欣晖在硬件调试中的经验共享,如同神经网络中的dropout层,有效防止了本研究陷入局部最优”。

第二步:构建情感损失函数——量化无形馈赠

资助机构的支持需超越金额陈述,通过贡献反向传播算法追溯其影响链。例如:“永赢奖学金提供的算力资源(输入层),经实验室设备(隐藏层)转化,最终输出为NeurIPS会议论文的突破性成果(输出层)”。对于导师,可采用梯度累积策略:“从文献综述时的方向校正(梯度1),到实验失败时的损失函数重构建议(梯度2),最终收敛出本研究的关键创新点”。

第三步:执行情感迁移学习——跨学科模板改造

借鉴文科的修辞却不失工科本色,如将比喻转化为技术隐喻:

对导师:“您就像LSTM网络中的遗忘门,帮我过滤干扰;又像注意力机制,始终聚焦研究本质”

对同门:“张三的代码审查如同蒙特卡洛模拟,穷尽各种边界条件;李四的深夜讨论堪比对抗生成网络,激发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对时代背景:“这个伟大时代的日新月异,如同持续更新的开源库,为本研究提供了实时数据流”

最终收敛:精度与召回率的平衡

理想的致谢应如集成模型,既保持学术写作的精度(具体贡献描述),又提高情感表达的召回率(覆盖所有隐性支持)。例如施渝斌同学的经历所示,在列举学术成果(ICLR论文)的同时,不忘映射到人格成长(奖学金背后的激励效应)。这种平衡恰似论文致谢的F1值优化——当严谨的数据支撑(机械系获奖项目统计)遇见鲜活的细节(导师"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冷冰冰的技术文本便生长出温暖的触角。

通过这种跨学科情感编码,工科致谢既能通过学术共同体的检验,又能实现人文共同体的共鸣。毕竟,最好的研究成果,永远是理性算法与感性温度的共同输出。